一、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

1、意思:自古以来,感情很丰富,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,都只会留下遗憾。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,一直受之困扰,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。

2、这句诗是两首诗结合起来的,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一首是清代的《花月痕·第十五回诗》。

3、《长恨歌》原文选段:

4、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
5、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6、意思: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,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。即使是天长地久,也总会有尽头,但这生死遗恨,却永远没有尽期。

7、《花月痕·第十五回诗》原诗如下:

8、多情自古空余恨,好梦由来最易醒。

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

9、岂是拈花难解脱,可怜飞絮太飘零。

10、岂是拈花难解脱,可怜飞絮太飘零。

11、香巢乍结鸳鸯社,新句犹书翡翠屏。

12、意思:自古以来,感情很丰富,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,都只会留下遗憾。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,一直受之困扰,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。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。你为我谱写这首歌,从此离去只要闻听此曲就犹如看到你了一样。没有遗憾的时候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,此刻愁上了心头却不知道什么是恨了。

13、

14、扩展资料

15、《长恨歌》创作背景:

16、唐宪宗元和元年(806),白居易任盩厔(今西安市周至县)县尉。一日,与友人陈鸿、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,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。王质夫认为,像这样突出的事情,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,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。

17、他鼓励白居易:“乐天深于诗,多于情者也,试为歌之,何如?”于是,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。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,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《长恨歌》。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《长恨歌传》。

18、主题争论:

19、《长恨歌》一出,关于其主题,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。观点也颇具分歧。

20、大抵分三种:其一为爱情主题。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。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;其二为政治主题说。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,在于揭露“汉皇重色思倾国”必然带来的“绵绵长恨”,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;其三为双重主题说。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,讽谕和同情交织,既洒一掬同情泪,又责失政遗恨。

二、《长恨歌》用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.结尾有什么用意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

结尾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,点明题旨,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三、此恨绵绵无绝期在诗中表达效果

1、表达的意思是:即使是天长地久,也总会有尽头,但这生死遗恨,却永远没有尽期。

2、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二句,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,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,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,此恨之深,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。

3、这样,诗人便以“长恨”表现了爱情的长存,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。

4、长恨歌(节选)

5、唐代:白居易

6、临别殷勤重寄词,词中有誓两心知。

7、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

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

8、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
9、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10、译文

11、临别殷勤托方士,寄语君王表情思,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。

12、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,夜半无人,我们共起山盟海誓。

13、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,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。

14、即使是天长地久,也总会有尽头,但这生死遗恨,却永远没有尽期。

15、

16、扩展资料:

17、赏析

18、《长恨歌》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,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、心理题材。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,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,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。

19、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,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,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,实践了他所信奉的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儒家人生模式。

20、白居易所谓“独善”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、知足保和,并由此而与释、老相通,以随缘任运、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。

四、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.的赏析

1、表达的意思是:即使是天长地久,也总会有尽头,但这生死遗恨,却永远没有尽期。

2、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二句,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,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,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,此恨之深,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。

3、这样,诗人便以“长恨”表现了爱情的长存,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。

4、长恨歌(节选)

5、唐代:白居易

6、临别殷勤重寄词,词中有誓两心知。

7、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

8、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
9、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10、译文

11、临别殷勤托方士,寄语君王表情思,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。

12、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,夜半无人,我们共起山盟海誓。

13、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,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。

14、即使是天长地久,也总会有尽头,但这生死遗恨,却永远没有尽期。

15、

16、扩展资料:

17、赏析

18、《长恨歌》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,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、心理题材。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,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,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。

19、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,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,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,实践了他所信奉的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儒家人生模式。

20、白居易所谓“独善”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、知足保和,并由此而与释、老相通,以随缘任运、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。

推荐阅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件:admin@91wxw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